皮膚有疾患,魚療要當心
眼下雖已入春,但天氣仍寒冷,不少市民熱衷泡溫泉,部分溫泉場所的“魚療”也頗受人們青睞。此法是由一種能生存在溫泉水中的小魚圍攏在進入溫泉池的人體周圍,據(jù)稱可通過啄食人體角化皮質(zhì)、毛孔排泄物和一些只有在顯微鏡下才看得到的細菌,讓人體毛孔暢通,加速人體新陳代謝,以達到養(yǎng)生治病功效。但本市第四中心醫(yī)院皮膚科主治醫(yī)師高俊杰提醒市民,這種魚療方式增加了人與人之間交叉感染的風險,市民需多注意個人衛(wèi)生,做好安全防護措施。
溫泉魚啄食了皮膚病患者的死皮和細菌后,魚嘴可能沾染病菌,再去啄食其他人,而其他人若皮膚有感染或傷口,溫泉魚便可將病菌帶到其身上,造成交叉感染。這些感染包括病毒、真菌、細菌等,如人被病毒感染可出現(xiàn)尋常疣、扁平疣等;被真菌感染易造成體癬、股癬、手癬、足癬等;被細菌感染可出現(xiàn)毛囊炎、癤、癰等。而人們往往對自己身上的微小傷口毫無察覺,這就會埋下健康隱患。對于皮炎、濕疹等皮膚病患者,其皮膚屏障本身就處于不完整狀態(tài),可能因?qū)厝械碾s質(zhì)(如魚類排泄物)產(chǎn)生過敏癥狀,造成病情加重或病程延長。對糖尿病等免疫力下降的患者而言,感染風險則更大。
有皮膚破損或皮膚病程度較嚴重者最好不要去泡溫泉,更不要接受溫泉魚療,以免感染疾病或?qū)⒓膊鹘o他人。是否會引起病菌感染也與溫泉水質(zhì)及其流動密度有很大關系,所以要盡量避免在人多池小的溫泉中泡,宜選擇池水流通或天然活水的溫泉。每次泡溫泉時間不宜超過30分鐘,以免泡水太久導致皮膚角質(zhì)層軟化,使病菌更易入侵皮膚。泡溫泉后應及時清洗,若泡溫泉時出現(xiàn)皮疹、脫皮、水皰等皮膚異,F(xiàn)象應盡早到醫(yī)院診治。
——皮膚有疾患,魚療要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