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療須知注意事項
皮膚科醫(yī)生提醒,做魚療必須穿好內衣褲,皮膚有破損不要浸泡
最近,一種名為“溫泉魚療”的新療法在我市部分溫泉度假地、洗浴中心悄然流行。雖然不少市民認為這種用小魚咬掉死皮的方式十分有趣,可最近,因體驗“魚療”,我市一男子竟被小魚咬傷下體。這讓“溫泉魚療”的安全性遭來一片質疑!棒~療”的作用真如商家宣傳的那樣神奇?做“魚療”會感染疾病嗎?近日,記者進行了調查。
記者從幾家旅行社了解到,目前市內某些高檔洗浴中心已開設了“溫泉魚療”項目,但這一項目大多集中在開發(fā)區(qū)、安波、步云山等地的溫泉俱樂部、溫泉館內,價位每次40~80元。據我市某洗浴中心男賓區(qū)經理王先生介紹,該中心開設“溫泉魚療”已有一個半月,顧客反響非常好,其中90%的男性顧客都會體驗!澳匈e區(qū)浴池是全身浸泡,女賓區(qū)浴池是腳部浸泡,兩個浴池總共投放了8000尾魚,都是從土耳其空運來的。因為這種魚本身很敏感,如果溫泉水稍有污染,都會影響其存活,所以我們必須保證一天一換水,還要安裝過濾器來過濾魚的排泄物,顧客盡可以放心。”
做“魚療”也有一定的注意事項。比如事先應淋浴,浸泡時間不超過20分鐘。浴池附近也豎有提示牌,提醒顧客全身浸泡時應穿著內褲。而記者在我市周邊一家溫泉館看到的“提醒”卻與王先生所說的不盡相同,該館提示顧客浸泡時間不要少于15分鐘,也只對女士著裝做了限制,建議身著一次性內褲或泳裝。曾做過“魚療”的方先生則表示,他去的某溫泉魚療池并未限制顧客的著裝,有人赤裸身體,也沒人干涉。
據了解,“溫泉魚療”里的魚學名叫淡紅墨頭魚,原產自土耳其,因其專門啄食人身上的角質層和一些只有在顯微鏡下才看得到的細菌,所以被稱為“醫(yī)生魚”。但近年來,美國、新加坡、日本、韓國等地的“溫泉魚療”接連出現過多起因溫泉水使傷口感染的案例。最近,美國政府已宣布,在已有溫泉魚療的21個州里,禁止或不推薦這種療法。
大連市第二人民醫(yī)院皮膚科主任谷玉琴表示,小魚啄食皮屑的感覺與我們平時的“搓澡”很類似,由于小魚咬得很輕微,所以對皮膚還是有一定好處的!棒~療”是否會引起交叉感染?谷玉琴認為,這和溫泉的水質以及流動密度有很大關系,不能一概而論。但市民做魚療時確實應做好防范措施,穿好內褲,特別是女士應戴上胸罩。谷玉琴建議,盡量避免在人多池小的溫泉中泡,每次泡浴應控制在30分鐘以內,泡澡時間太長,皮脂膜會軟化,更加容易脫落,病菌更加容易入侵皮膚。皮膚有破損或患有皮炎、腳氣等皮膚病的市民,也不要接受“魚療”,因為此時小魚咬完,嘴上帶上了真菌,再去咬別人就有可能造成交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