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泡溫泉注意事項
泡溫泉的時間不宜過長。泡的時間多長要看水的溫度。34℃~36℃是微溫浴,對中樞神經(jīng)有抑制作用,能平緩情緒;37℃~38℃是溫浴,能緩解血管痙攣、促進血液循環(huán)、消除皮膚緊張;39℃~42℃是高溫浴,能改善血液循環(huán)、增進新陳代謝。泡溫泉的時間以每次10~20分鐘為宜,微溫浴時間可稍長些,高溫浴不宜超長。
因溫泉成分不同,浴中的時間長短亦應(yīng)有差異。如果溫泉的主要成分為碳酸,應(yīng)防止過多吸入碳酸氣,引起不良反應(yīng),故應(yīng)隔日進浴一次或連浴2日休息1日,每次8~15分鐘。
溫泉的花樣很多,不同的泡浴方式也會影響其功效。瀑布浴可活絡(luò)筋骨、減輕酸痛,而坐浴可消除疲勞。冷熱泉交替的方式可加速放松全身。但泡熱水之后再泡冷水的做法對于血管硬化或有血管瘤的人群是絕對禁止的,尤其溫度相差太多的話,不宜在短時間內(nèi)相繼浸泡。這種做法對于體質(zhì)虛弱者更容易造成感冒。此方法易引起人體血管的驟然擴張或收縮,患有高血壓病、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者慎用。
許多人認為,如果感冒了,泡泡溫泉可以幫助康復(fù)。是這樣嗎?如果感冒的癥狀為鼻塞流清涕、食欲減退、腹?jié)M飽脹等特征,泡溫泉確實有一定的康復(fù)作用。但如果容易疲倦氣短乏力,動則氣喘,則屬于氣虛者,并不適合泡溫泉。
有的人喝完酒再泡溫泉,并不合適。因為溫泉的溫熱作用會使得心跳加速,血壓升高,心臟負荷過重,站立時大腦的血液較少,喝酒過多易引起頭暈,發(fā)生摔倒意外。此外,飯前30分鐘和飯后一小時內(nèi)最好別泡溫泉。
——冬季泡溫泉注意事項